上海新日鑫金属材料有限公司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
定制化元件抬高门槛

编辑:上海新日鑫金属材料有限公司  时间:2018/06/26

自三星推出GalaxyGear智能手表后,国内厂商已按捺不住,纷纷在可穿戴设备市场悄然布局。继盛大果壳电子、深圳映趣科技率先推出国产智能手表后,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酷派也推出了其首款智能手表。此外,在一次智能穿戴设备的产品SHOW上,记者亦看到了多家企业展示的智能手表、手环、智能鞋子、智能指环等可穿戴设备。不过,产业链的不成熟,商业模式不明朗,高昂的价格等一系列因素,让可穿戴设备仍然显得触不可及。

可穿戴设备的热潮,酷派智能手表的推出,或给了手机企业一丝幻想,毕竟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早已成了红海,可穿戴设备这个新兴的市场领域可能就是下一个蓝海。不过,要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目前尚没有成功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可以借鉴,产业链也还不成熟,一切还在摸索中。

宇龙酷派研发体系预研部副经理刘玉清指出,可穿戴设备的核心问题在于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支撑非常不到位,不论是平台厂商、显示厂商还是应用厂商,明确在2014年规划穿戴设备市场的都很少。此外,目前谷歌、三星的推出的可穿戴设备使用的都是其定制的器件,比如谷歌是通过TI定制的芯片,三星是使用自己开发的专用处理器芯片。因此,一般厂商现在想做出一些真正体验好的可穿戴设备有一定的困难。

“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掘金是个复杂且系统性的问题,需要整条产业链配合操作,但目前产业链还未成熟,因此大规模商用化仍需时日,比如芯片、屏幕、电池等,需要这些原材料厂商专门为这个行业开发一些产品。”深圳市哈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郑毅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。

毫无疑问,产业链的不成熟,定制化的元器件,这无形中增高了可穿戴设备的进入门槛。此外,可穿戴设备目前远没有达到手机类的规模化程度,其开发和手机的开发也有很大的区别。深圳市映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小彬称,首先是体积问题,因为硬件毕竟有自己的体积,所以不管是哪种形态的可穿戴设备,在考虑其性能及可提供的服务的同时,一定要考虑体积,这就使得各生产厂家必须在性能和大小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;另外,可穿戴设备,“穿戴”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,因此,在工业设计上也就比其他设备要求更高,因为不仅要实用,更要好看,而且要容易搭配行头,等等。当然,真正要切入可穿戴设备市场,前期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。王小彬表示,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产品定位,然后考虑可行性,这就要求一个团队必须了解硬件、熟悉软件同时对于工业设计有自己的心得。

郑毅也表示,与手机、平板不同,可穿戴设备是大家平时经常佩戴着的东西,必须具备真正让消费者喜欢的时尚个性外观设计,而且需要消费者的认知,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。此外,还需有具备产品产业链整合能力,而电池和充电技术的瓶颈也困扰着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。还有很重要的一点,可穿戴设备要想真正实现销量“起飞”,需正确商业模式的指引。在他看来,这些都是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门槛。郑毅告诉记者,做可穿戴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做产品功能升级和工艺改进,也需要媒体配合大量的宣传,而这也是哈波公司正在做的事情。

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认为,做可穿戴设备产品的门槛在于两个方面:一是把产品本身做好,把用户体验做好很难;二是做出好的商业模式很难。

由于产业链不成熟,各企业尚在摸索阶段,这也间接拉高了可穿戴设备的价格。郑毅表示,可穿戴设备一般是佩戴在身上,尺寸通常很小,包括手表、手环、夹在衣服上的工具,以及眼镜等,这些设备集成了传感器甚至显示屏,可以通过WiFi或蓝牙与其他设备、手机连接,接收来自其他智能设备的信息。这些产品越小成本越高,很多电子元器件都需要定制,集成难度也比较高,而且要实现差异化的设计、第三方服务的引入以及较强效果的营销,这些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可想而知。

王小彬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,“可穿戴设备并不是简单地拿手机零部件就能做好,很多元器件的适配度,如屏幕和电池,还有前期的开发费用等,各厂家都还在摸索中,需要不断地实验新的技术和开发新的软件。”他举例说,inWatch One出货之前,仅仅是表带映趣就做了数十次尝试,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。

在朱继志看来,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价格之所以还比较高,关键在于还没有量的支撑。“前期量比较少,产业链还不成熟,批量后,价格肯定会降下来。”他说,“目前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接受程度有限,产品的用户体验不够好,这导致用户觉得价格较贵。”

朱继志认为,对于可穿戴设备产业来说,目前成本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,电池、应用软件的缺乏也不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,而是整个商业模式的问题以及时间的问题。“杀手级应用的出现有个前提,就是产品本身的形态已经确定,有很多好的产品出来,同时整个服务体系、应用场景确定,自然会有很多人去琢磨应用软件的事情。”他说,“目前,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发展时间还太短,而一个产业要发展起来,一般需要3-5年的时间,可穿戴设备产业尚在初步发展阶段,远没有成熟。”

对于可穿戴设备产业来说,产业链的不成熟,定制化的元器件,商业模式不明确等固然是这个产业发展需要跨越的坎,但对于本土厂商来说,更重要的是要跳出做手机的套路。目前,不少国内厂商推出的智能手表多采用了Android系统和双核1GHz或以上的处理器,这样的组合配置对智能手表而言显得比较臃肿,这样续航问题也注定无法逾越。不管是智能手表也好,还是其他可穿戴设备,都需要针对性的平台和集成化的解决方案。可穿戴设备是一个新的市场,对于任何厂商来说,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,关键是要针对用户需求重新构造手表或其它穿戴设备,毕竟产品的用户体验是重中之重。

上一条:电路保护器件如何面对应用环境瞬息万变?

下一条:暂时没有!